《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印發(fā)后,“雙減”這個關鍵詞一直成為家長和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雙減”落地,借助劉靜波校長首創(chuàng)的《五星網狀教學模型》,成都市雙慶小學校的老師們這樣上數學課。
試探
9月23日上午,萬興校區(qū)田亞琴老師第一次試探,執(zhí)教三年級數學第四單元第一課《小樹有多少棵》,以《五星網狀教學模型》為聚焦模式,田老師以二年級上冊初步認識乘法的意識《兒童樂園》這一課導入,在一幅充滿童趣的情景中,學生們自主觀察圖片,提出問題,幫助學生對舊知的復習,主動調用生活經驗與新知結合。
研討
9月28日上午,萬興校區(qū)嚴麗霞老師第二次就《小樹有多少棵》同一課題,經年級組研討、修改、分析,經歷優(yōu)化啟動、建構、鞏固、運用、總結五個環(huán)節(jié),再次執(zhí)教。嚴老師從兒童視角出發(fā),以學生為主體,從課件的細致化,學案的合理化,教學目標的明確化,再到課堂節(jié)奏明快,簡潔高效,秩序井然,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練習達到教學目標。
呈現
10月9日上午,萬興校區(qū)廖新春老師作為有經驗,有資歷的骨干教師第三次就《小樹有多少棵》同一課題向全校數學教師展示“雙減”后的高質量數學課堂。廖老師從兒童興趣出發(fā),選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入課題,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習得學科知識,逐步形成學科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學科的興趣。
小結
三節(jié)數學課,三位執(zhí)教教師,三個不同班級,三種課堂面貌。但是異中有同,都來自同一個教學團隊,教學內容是相同的。老師都關注學生的學情,高效組織深度學習,著力培養(yǎng)數學核心素養(yǎng)。幾位老師的“同課異構”“異課同現”既折射出教師鮮明的個性特點,也彰顯著教研組卓越的團隊智慧!段逍蔷W狀教學模型》越來越熟練地在課堂生根。
如何“雙減”——劃重點
陳校長在課后表示,雙減工作,志在必得,勢在必行,作為教師就必須在課中抓質量,改課則是第一位,一節(jié)有技術的課堂,才是有藝術的課堂。陳校長還提出“雙減”背后的實施加、減法則,不斷改變,不斷提高。
劉校長提出,磨課需耐心,磨出經典好課。同時,劉校長還分享了四調、四加、四減、四開、四除的五四改課模型,劉校長的分享,讓人受益匪淺。緊接著劉校長繼續(xù)從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寫課等全方面為在場的老師做了深層次的溝通與交流。最后提出上好一堂課必備的“五線經絡”:1、結果線;2、結構線;3、活動線;4、動力線;5、資源線。全方位指引著老師們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數學教師。
當“新生代”遇上“雙減”,老師們頂住壓力,迎難而上,積極面對。向外學習,向內突圍,依靠團隊的互助與自身的努力,抓實教學常規(guī),尊重兒童學情,堅守學科本位,優(yōu)化教學方法,把兒童放在心里,放在眼里,把對“人”的關注化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里。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率,以樸實的教學行為生動地詮釋教師的使命與擔當,以本真的課堂樣態(tài)回應教育的本質與初心。(魏雅莉)
雙慶小學,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