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5月25日諧音是“我愛我”,今天是一個“關愛自己”的日子。
近年來,青少年、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面對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時,青少年、大學生個體應對壓力的方法可能不足或者不成熟。
學生群體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孩子心理健康出現問題,老師家長該怎么辦?請看下面的內容:
如何避免青少年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心理問題發(fā)生必須采取家庭、學校和社會相結合的綜合措施。
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這里有幾點小建議:
1.和孩子保持親密關系
如今不少父母有一個誤區(qū),就是太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卻忘記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系。
其實,在保持良好關系基礎上的教育才有意義。心理專家主張“關系大于教育,關系先于教育”,如果發(fā)現孩子有問題,先改善親子關系。
孩子對父母和自己的親密關系不滿意,所以會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讀書,越說他越不讀。只有和孩子結成彼此非常信賴的共情關系,父母的引導才會順利地實現。
2.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過分攀比
孩子的年齡和心智有其年齡段的特點,不要過分強調一致性,父母和老師不要總拿孩子之間硬性地比較,而要鼓勵自己的孩子成為他希望成為的人。
3.用“情”打動孩子勝過用“理”
做父母的是將“情”放在第一位,還是將“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應該講“情”而不是只講“理”的地方,特別是對于正處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4.允許孩子犯錯
老師和家長要允許孩子犯每個年齡可以犯的錯誤,這是心理醫(yī)生在臨床中慢慢總結出來的,犯這種錯誤的結果往往是好的。
那些看起來很傻的錯誤是孩子成長的資源,而不是障礙。孩子沒有經歷過痛苦,就容易被痛苦打倒,經歷了才能學會管理和釋放情緒。
5.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
孩子的心思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體察到的。想讓孩子對我們沒有戒備,老師家長平時需要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多問自己這些問題:
我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嗎?孩子害怕什么?我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嗎?我有沒有平等地與孩子交流?
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老師家長怎么做?
1.跟孩子的朋友、同學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狀態(tài),是否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導致孩子出現情緒的異常反應。
2.主動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狀態(tài),鼓勵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可以詢問孩子是否需要父母和老師的幫助。
3.如果孩子表現出抗拒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可以跟專業(yè)心理老師交流孩子的情況,請求心理老師及學校的幫助。
4.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父母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它像軀體疾病一樣,需要積極治療,要積極地幫助孩子尋求專業(yè)醫(yī)生的幫助。
對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最好陪同一起去見醫(yī)生,一起了解孩子的病情進展、藥物以及心理治療的效果,根據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與其個人生理發(fā)育、心理發(fā)育特點、性格特征、家庭環(huán)境、學校專業(yè)和社會環(huán)境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目前,大學生最為常見的心理問題分為以下幾種:
1.適應障礙
即面對明顯的生活和環(huán)境變化,產生短期和輕度的煩惱狀態(tài)和情緒失調,焦慮不安、神經過敏、輕度抑郁、自責無助、伴失眠,部分有逃學、游戲成癮、抽煙、喝酒、斗毆等情況。
2.社交恐懼
又稱社交焦慮障礙,即在社交場合害羞、局促不安,害怕被審視,不敢演講,回避社交,極端情況下可導致社會隔離。
3.焦慮障礙
經;虺掷m(xù)出現過度焦慮,精神上過度擔心、惶恐不安;坐立不安、頭痛;心慌氣短、腹瀉、尿頻等。
4.抑郁障礙
無明顯原因的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興趣減退、精力下降易疲勞,自卑、悲觀厭世,常有“無用、無助、無望”感,伴有腦力下降、活動少、食欲差、失眠等表現。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5.進食障礙
主要包括兩類。厭食癥患者總覺得自己太胖,害怕發(fā)胖,通過節(jié)食、過度運動、服用減肥藥等,有意造成并維持低體重,可有明顯消瘦、發(fā)育延遲和內分泌紊亂。
貪食癥患者則表現為反復發(fā)作、沖動性暴食,之后又因怕胖而禁食、過度運動、濫用藥物等。
6.強迫癥
控制不住地出現一種想法、沖動,如總是怕臟,反復洗手;總擔心安全,反復檢查門鎖門窗;反復回憶,強迫性思考無用的問題。自覺沒有必要,但是無法控制,給本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7.重性精神障礙
躁狂發(fā)作、精神分裂癥等重性精神障礙均可在青壯年起病。躁狂表現為過分高興或易激惹、話多、言語夸大、想干大事、忙碌不停等,但多虎頭蛇尾;睡眠少、性欲食欲亢進,部分伴幻覺妄想。精神分裂癥通常在青壯年起病,表現形式多樣,通常有幻聽、關系妄想、被害妄想、情感反應不協調等。
做到這六點可減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1.規(guī)律作息
規(guī)律作息除了保證身體健康外,對心理和大腦健康也十分重要。建議早睡早起,每日保證7~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2.遠離煙酒
長時間吸煙或飲酒對情緒有破壞作用,嚴重時會形成煙癮或酒癮,正常的腦功能也會受到破壞。
可能有些人會問,偶爾吸煙飲酒是不是沒關系?比如“以酒助眠”“小酌怡情”?這些理解是錯誤的。目前研究發(fā)現,吸煙飲酒是不良的減壓方法,對身心健康毫無益處,飲酒帶來的睡眠也不是正常健康的睡眠。
3.培養(yǎng)興趣愛好
興趣愛好可以拓寬生活的寬度,也可以發(fā)掘自己的潛能,幫助表達自我。研究發(fā)現,擁有個人興趣愛好的人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
4.學習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
調節(jié)情緒的第一步是學著察覺自己的感受,明白情緒沒有對錯,逐漸了解感受背后的想法、需求與期待。
學著探索適合自己的良性減壓方法,幫助我們緩沖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壓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彈性力。推薦的減壓方法有不同種類的運動,例如,接觸大自然,藝術活動(如繪畫、唱歌等)、閱讀、寫作、冥想等。
5.培養(yǎng)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研究發(fā)現,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提高人們的幸福感,對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大學時期,我們經常要面臨很多相處的問題。比如,如何和不在身邊的父母相處?如何和親密的愛人相處?如何和朋友相處?如何和自己相處?有意識地學習相關的方法,可以促進我們的人際交往,促進自身健康。
不管多大年紀的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我們只有正視壓力學會與壓力共處才能保持快樂的心境。這幾種常用的心理減壓方法大人孩子都可以試試。
心靈減壓10招
1.開懷大笑,進行發(fā)泄;
2.保持沉默有助于降壓;
3.聽音樂、閱讀書報是增長知識和樂趣的最好辦法;
4.做錯了事安慰自己“誰都有犯錯的時候”,以便繼續(xù)工作;
5.在無人處大聲喊叫或大哭;
6.與人為善,不要懷恨在心;
7.世上沒有完美,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不要過于計較結果;
8.學會適當地說“不”;
9.對小事不去計較,裝糊涂最好;
10. 車到山前必有路,今天很快就會過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