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朋友到我家里來,他在我的書桌上看到一本書,非常詫異。
他說,我以為你只會讀技術(shù)史、商業(yè)史、管理經(jīng)典之類的書,你怎么還會讀這樣的書?
我告訴他,這本書我一直擺放在案頭,有空時我就拿出來翻幾頁。書的名字叫《悅心集》。
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這本書,它是一本中國古詩文的集子。
這樣的集子我們見過很多,但這本《悅心集》有點不同尋常,它的編者是雍正大帝,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四爺”。
當雍正早年還是四爺?shù)臅r候,他勤奮苦讀,讀了很多經(jīng)典,據(jù)說也是單日讀經(jīng),雙日讀史。
讀經(jīng)史之余,他也讀了很多文學作品。有些詩詞作品他非常喜歡,于是隨手抄錄下來,時間久了,就變成一本集子。
雍正是一個很神奇的人,他執(zhí)政十三年,據(jù)說每天只睡兩個時辰,也就是四個小時。
他每天批閱奏折隨手寫下的文字平均達到八千字,每天八千字,大家可以想象這是一個怎樣的工作量。
最有意思的是,雖然他這么忙碌,但他的精力特別旺盛。據(jù)他自己說,他有一個保持自己精力旺盛的秘訣,這秘訣說起來很簡單,就是靜心。
讓自己心靜下來,達到一種非常安靜的狀態(tài),也可以說是禪定。
因此,南懷瑾說他是“禪心天子”。
這一點我自己也有體會,有時候特別累,我就會找一個地方放松。
我會用差不多十五分鐘或者半小時,讓自己的身體達到一種盡可能的放松。放松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能感覺到我的身體有一種自己動起來的感覺,的確很有效果。
不怕大家笑話,這也是跟雍正學的。
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本書,就是讓自己的心變得喜悅。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很疲憊,是因為我們的心沒有一種喜悅的狀態(tài)。
那么,當各種各樣的念頭淤塞在自己心里時,如何讓自己的心變得喜悅?
雍正的辦法是——
一方面是靜坐入定,另一方面,在繁忙的勞作之余,他會去讀他摘抄下來的、讓他賞心悅目的文字。
他自己是這樣說的:“披閱經(jīng)史之余,旁及百家小集。其有寄興蕭閑,寓懷超脫者,佳章好句,散見簡編。或如皓月當空,或如涼風解暑,或如時花照眼,或如好鳥鳴林,或如泉響空山,或如鐘清午夜。”
雍正在讀這些詩文的時候,自然會產(chǎn)生一種沉浸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虛擬現(xiàn)實(VR技術(shù))中的“沉浸感”。
這種沉浸感好像能讓我們與現(xiàn)實世界隔離,我們的身和心悄悄放松下來。這就是我們中學時都讀過的《與朱元思書》中所說的“息心”(讓躁動不安的人止息下來):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欲忘反。
這是一種“靜極生陽”,即在極度的放松和無念中,身心潛藏的巨大能量突然釋放。
也是出于這個原因,我把這本書放在案頭,時不時讀上一兩篇。
前不久我看到《精要主義》的作者格雷戈.麥基翁說,他每天早上在開始工作之前,為了讓自己的心完全靜下來,會讀一篇文學作品。
通過這種方式,他覺得自己的內(nèi)心好像進入一個空氣非常充足的草地或者森林,于是他一天的狀態(tài)都會很好。
我們經(jīng)常考慮如何提高個人管理效率,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我們忘了:
那就是當你的身心狀態(tài)不是那么喜悅的時候,哪怕你非常抓緊時間,你的效率也會非常低。
所以對于每天總在忙碌的人來說,文學不僅是一個消遣,它甚至還是一種個人身心管理的工具。
我曾經(jīng)跟大家在《冬吳相對論》一期節(jié)目里說過,文學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
“它能讓我們的感覺非常舒緩,非常細膩,讓我們感覺世界的方式不是那么粗糙和簡略,而是悄悄地進入一種沉浸狀態(tài)。”
我們說劃火柴的動作,只會說,“某人劃了一根火柴”。但張愛玲描寫起來,完全就是另外一種方式。
她寫道:“黑暗中他劃燃了一根火柴,這橙紅色的三角小旗緩緩地搖蕩在它自己的風里,漸漸地它燃盡了自己的旗桿,歸于寂滅。”
這就是文學和我們?nèi)粘UZ言最不一樣的地方。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有一本書的標題叫做《為什么讀經(jīng)典》,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為什么我們要讀經(jīng)典,而不是天天去讀微信上的段子?”——卡爾維諾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在網(wǎng)上看到有一個學生在問老師,我們?yōu)槭裁匆x唐詩宋詞元曲,那些東西離我們的生活那么遙遠,沒什么用處。
老師告訴他,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只用六個字、用三個X來表達你所有的感情:
當你看到一個東西很吃驚時,你說我X;
當你看到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時,你說牛X;
當你看到一個很討厭的人或事時,你說傻X。
靠這六個字你就能把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全部表達出來,說起來好像很管用。
但其實仔細想想,我們語言的貧乏其實也是一種精神的貧乏,貧困到只剩下六個粗鄙的字。
由于我們的精神營養(yǎng)不良,導致我們精神的枯萎和簡陋,所以我們需要讀經(jīng)典。
經(jīng)典的作品能夠讓我們領(lǐng)略人類的感知、智力,情感的高度和深度,在浮皮潦草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經(jīng)把這些東西忘記了。
而段子只能提供簡單的,近似于機械式的刺激——有人編了個笑話,大家呵呵呵一樂就過去了。
那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實際上是在拯救我們的感覺,拯救我們被日常瑣碎的事物磨損的那些非常遲鈍非常簡陋的感覺。
經(jīng)過文學不斷地滋養(yǎng)和打磨,我們會變得十分敏銳,能夠從哪怕十分簡單的事情上找到一種深刻的樂趣。
文學不是一個專業(yè),而是一個人精神健康的基本營養(yǎng)品。
如果長期缺乏這方面的滋養(yǎng),我們在精神上可能會營養(yǎng)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