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關閉后,鄧仕龍將尋找新的出路。吳亞飛攝
7月18日,樂山市沐川縣永福鎮(zhèn)萬壽村,烈日下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竹林,這里是沐川竹海的所在地。過去也是“散亂污”企業(yè)集中區(qū)域——在竹林的掩映之下,散布著大大小小的土法造紙作坊,排出的污染物與這片綠海格格不入。
不久前,由省環(huán)保督察組掛牌督辦的10個重點突出環(huán)境問題名單出爐,“‘散亂污’企業(yè)群綜合整治——全面取締沐川縣土造紙作坊”名列其中。
“目前,1247家土法造紙作坊已經全部關閉。”沐川縣環(huán)保局負責人告訴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正抓緊開展設備拆除、料池清理等后續(xù)工作。盡管治理土法造紙污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從業(yè)者如何轉型、上游竹農如何增收、如何防止死灰復燃等問題依然是不小的挑戰(zhàn)。
在生態(tài)轉型的當口,當地正尋求轉型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業(yè),一些原來的作坊主也開始報名當地廚師技能培訓班,準備開辦農家樂,換種方式與竹林共處。
溯源
靠竹吃竹
全縣散布逾千小紙廠
從樂山出發(fā),一路向南,百余公里后便是沐川縣。漫山遍野的竹林,為造紙?zhí)峁┝素S富的原料。“土法造紙在沐川,有上百年的歷史。”41歲的蘭志兵,是一名“紙三代”,17歲就跟著爺爺學造紙。當地以慈竹為原料,經過一整套程序,生產出火紙,主要做祭祀用。
一開始作坊并不多。1999年,退耕還林工程啟動,沐川種上了許多竹子。幾年之后,全縣竹林面積達80萬余畝。2005年前后,土法造紙作坊逐步興起,漸漸以機械化生產為主。統計顯示,全縣共1247家小造紙廠,分布在13個鄉(xiāng)鎮(zhèn),從業(yè)人員約4000人。其中,主要分布在永福、底堡、幸福等3個鄉(xiāng)鎮(zhèn)。
后果
年造紙9萬噸
污水直排數十萬噸
蘭志兵的家在永福鎮(zhèn)萬壽村。家門口有一條小溪,上游100多米是他家的造紙作坊,簡陋的兩間棚子里有幾十個架子,上面晾曬著火紙。他說,自家每年生產火紙四五十噸,利潤約10萬元。
這10萬元在解決蘭志兵一家的生計問題之余,也給周圍環(huán)境帶來不良影響。“生產污水的PH值達12以上。”當地環(huán)保部門相關人士介紹,在土法造紙過程中,多用燒堿浸泡軟化竹片,產生的廢水、廢渣通常只經過沉淀等簡易處理,便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土壤。
據當地環(huán)保部門調查,2016年該縣土法造紙總產量約9萬噸。照此產量計算,當年直接排入河流、土壤的污水至少達數十萬噸,而沐川縣是國家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長江上游生態(tài)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整治
還竹鄉(xiāng)凈土
1247家作坊全部關閉
沐川縣環(huán)保局相關人士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當地就曾組織關停土法造紙作坊,后因多種原因死灰復燃。今年2月,根據國家、省、市關閉“10+1”小企業(yè)部署,沐川決定在6月底前徹底關閉全部土法造紙廠。
據沐川縣環(huán)保局介紹,該縣成立了相關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6個工作組開展工作。按照“關得了、穩(wěn)得住、能發(fā)展”的思路,工作組從3月下旬開始逐戶摸排,并根據摸底結果分類組織實施。其中,對使用壓力容器、燒堿和臨河200米、臨主干道100米范圍內以及其他存在嚴重污染的首批關閉。
“難度很大。一家人的主要收入來源,你給人家斷了,能配合么?”據沐川縣環(huán)保局負責人介紹,除了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強力關閉的同時,還出臺了獎補辦法。比如,對按時按要求關閉的業(yè)主實施1至2萬元關閉補助,1萬元產業(yè)轉型補助和為期3年的5萬元貸款貼息補助,對在4月底前主動關閉的給予每戶2000元單獨獎勵。據統計,該舉措直接兌現獎補資金約為4500萬元,涉及后期長效治理和幫扶資金約為9000萬元。
多措并舉,造紙廠業(yè)主們態(tài)度逐漸松動,關閉工作穩(wěn)步推進。到6月20日,1247家土法造紙廠全部關閉,目前已進入督查驗收階段。
沐川土造紙作坊整治攻堅戰(zhàn)
·造紙污染重
2005年前后,土法造紙作坊如雨后春筍興起,逐步過渡到機械化生產為主。
2016年土法造紙總產量約9萬噸。當年直排河流、土壤的污水至少達數十萬噸。
·關停決心大
今年2月,沐川決定在6月底前徹底關閉該縣全部土法造紙廠。
3月下旬開始,沐川縣成立6個工作組逐戶摸排,并根據摸底結果分類組織實施。
直接兌現獎補資金約為4500萬,涉及后期長效治理和幫扶資金約為9000萬。
·行動有結果
到6月20日,1247家土法造紙廠全部關閉,目前已進入督查驗收階段。
沐川打造康養(yǎng)旅居地 作坊主學做廚師
盡管已經關了一個多月,幸福鄉(xiāng)楊柳村村民鄧仕龍仍習慣去造紙作坊轉悠。如今,空蕩蕩的作坊里,只剩下一些機器零件,浸泡池的水也被放掉。58歲的鄧仕龍說,下一步還不知道干啥。
“4000人的產業(yè)轉型是當前最大的挑戰(zhàn)。”沐川縣環(huán)保局負責人坦言,挑戰(zhàn)有三:一是在土法造紙廠的業(yè)主如何轉型?二是失去了先前的市場,上游的竹農如何增收?三是如何防止土法造紙廠死灰復燃?
如今,土法造紙作坊關閉的影響已經顯現。一噸鮮竹的價格,去年是550元左右,現在降到了約440元。“除去砍工、運費,一噸掙一兩百塊錢就不錯了。”鄧仕龍家有幾十畝竹子,以前都是被自家作坊消化完,現在因為道路、人工成本等因素,基本上算是斷了銷路。蘭志兵則幸運一些,因為家處沐川竹海景區(qū),準備將來發(fā)展農家樂,當地7月初舉辦廚師技能培訓班,他第一個報了名。
蘭志兵的轉型之路,也符合沐川縣的規(guī)劃。近年來,該縣重點培育打造生態(tài)旅游產業(yè),“十三五”期間將打造中國西南生態(tài)旅游康養(yǎng)旅居地。“縣上說,我們?yōu)榇俗髁素暙I,也會因此受益吃上旅游飯。”蘭志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