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送女兒一本《三字經(jīng)》、一個雞腿,劉某戰(zhàn)戰(zhàn)兢兢做了一回“賊”。她被當場逮住了,民警卻幫她付了錢。這可能是這個六一兒童節(jié)最讓人感傷的一個故事了。此事也引起許多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不少熱心市民紛紛獻上愛心,現(xiàn)在大雙小雙怎么樣了?
【早前報道】:
今天上午,來自劉某老家山東的民政部門,專程派人到南京看望大雙。有各界愛心人士的捐助和政府部門的關注,劉某表示,自己對未來撫養(yǎng)兩個孩子更有信心了。
破舊小本記錄愛與堅持山東民政介入后續(xù)救助
一早醫(yī)生查房結束,就有市民三三兩兩前來探望。在這本破舊的小本子上,劉某仔細記下每位捐款人信息和捐款數(shù)目。
劉某說:“他們雖然沒留姓名,但是我心里有數(shù),哪些人幫助我,幫助過多少錢,這些錢什么用,要給人家一個交代,不能糊里糊涂的。”
這本本子已經(jīng)用了有些年頭了,前面都在記錄雙胞胎姐妹每天的吃藥情況,字跡歪歪扭扭,但很整齊、細致。每天吃多少藥,多少片,小雙有時今天吃,明天不吃。劉某說:“大人苦一點沒關系,孩子的病我們一定要看,雖然花錢很多,我們堅持一定要看,到哪一步不知道,但是我們一定堅持?!?/span>
劉某連短信都不會發(fā),也不會上網(wǎng),她無暇顧及他人對她的議論甚至質疑。她告訴記者,她和兩個女兒都在老家享受低保,女兒也在去年被納入貧困兒童救助,但腎病是慢性病,治療需要漫長的過程。今天上午,劉某老家的民政部門也派人來看望了她,并承諾等孩子出院后,他們將為母女三人提供更切實的援助。
劉某說:“社會上那么多人幫助我,很感謝他們也感謝政府,安安心心給孩子治病,其它我也不多想,把孩子的病慢慢治好,快點上學就行了?!?/span>
愛心人士:呼吁成立腎病患兒基金
在醫(yī)院記者巧遇了兩位熱心市民,她們曾是軍總工作人員,這次得知劉某母女的遭遇后,專門建群募捐了兩萬多。但是,醫(yī)院的患兒遠不止大雙一個。她們正與醫(yī)院方面溝通,希望成立一個腎病患兒基金會。
熱心市民告訴記者,“這位媽媽是怎么樣的人,我不要做道德審判,大雙的這樣孩子確實可憐,我們需要把孩子捐給確實需要的人,把我們所有愛心款落到實處?!?/span>
從劉某某超市行竊,到熱心人爭相捐款,地方民政部門及時跟進,事件的發(fā)展檢驗著社會的寬容度和公益心。以愛的名義去偷,一定是不對的,問題是,當我們面對這起充滿爭議的事件時,可以做什么?
是在沒有得到切實證據(jù)的前提下,發(fā)布所謂劉某是"慣偷"的新聞,并且不顧公民隱私隱私,將雙胞胎身世,家庭住址都直接公開?很痛心,真的有人這么做了。事件終有一天會被遺忘,但這些粗暴的不負責任的做法,將成為兩個患病孩子內心難以平復的傷痛。生命面前請擱置爭議 ,別讓輿論糾葛再釀悲劇。
記者手記:我了解的“偷雞腿媽媽”,只是個卑微母親
昨晚半夜,手機微信突然跳出南京同城某媒體的一篇文章:《反轉!為愛偷雞腿的媽媽是慣偷?!超市營業(yè)員獨家還原案發(fā)經(jīng)過》。細讀文章,佐證“慣偷”的只是一位超市營業(yè)員的陳述,既沒有超市監(jiān)控和管理方的確認,更沒有警方的定性。但是,這并不能阻擋這家媒體獨家反轉的急切之情,毫無遲疑地就給那位母親扣上了“慣偷”的帽子,隨即,朋友圈出現(xiàn)大量“號外!號外!”式的轉發(fā),并開始對這個母親進行人肉、口誅筆伐。
當晚,寫到一半的采訪手記就此擱置,也不屑與人口水戰(zhàn),默默地熄燈睡覺,這一夜有點失眠。
今天一早,在南京軍區(qū)總院兒科病房,我再次見到這位處在輿論風波中的劉姓母親,她不停地接電話,有親戚打來的,也有陌生捐助者打來的。有一位外地捐助者想給孩子郵寄書籍,要她提供地址,她不會發(fā)短信,相鄰的病友家屬一邊幫忙發(fā)短信,一邊戲言:“可憐的女人呀,沒文化真可怕?!甭犃T,她尷尬而憨憨一笑。
她不會上網(wǎng),也不知道網(wǎng)上的各種雜音,我也沒拿那些龐雜瑣碎的信息向她求證什么。但昨晚至今,若干媒體不斷向她質問慣偷、孩子身份等問題。
一夜風雨后,她站在病房樓下的小花園,木納而茫然看著四周,淚水悄悄地從她的眼角滑落。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沒一個人在意她。
十年前,我所在的欄目接到一位常州溧陽的母親電話,祥林嫂般哭訴著:5歲的小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丈夫不管不問,我又沒有工作和收入來源,你們媒體能不能幫助我,籌些做手術的錢?
這種求助電話媒體每天都能接到無數(shù)個,大多石沉大海。突然有一天,門衛(wèi)打電話給我說有人在北門找我,竟然是她。她因患紅斑狼瘡臉色暗黑,左手牽著的小男孩,干癟得像個小老頭,臉色發(fā)紫;右手拖著一個蛇皮口袋。撲通一聲,這個母親突然跪倒在我眼前:“這是自家的老母雞和板栗,記者你收下,幫幫我吧!”驚愕之中,這對孤苦伶仃的母子模糊在眼前。
東西自然沒收,我采訪了她的故事。那時,還沒有什么微博微信,也沒有微信朋友圈,募集的款項只有寥寥兩千元,加上她找親戚借的一部分,孩子總算入住到江蘇省人民醫(yī)院。
五天后,孩子死在手術臺上,她沒有第一時間告訴我。趕到醫(yī)院時,床腳下,只有一雙小鞋安安靜靜的擺著。護士告訴我,孩子的尸體還在太平間,沒人來收尸。
一個月后,去廣東打工、已離異的她寫了封信給我:“孩子沒了,一切都沒有了……謝謝你幫助了我?!?/span>
汗顏的是,我?guī)土怂裁矗?/span>
這不是煽情童話故事,是我記者生涯親歷的赤裸現(xiàn)實。
卑微的母親不能給孩子溫飽、治病,她剩下的就只有自己下跪的尊嚴。
媒體不可能給所有求助者報道并募捐,我們能做的只是盡力而為,給黑暗中掙扎的他們一點光。
6月2日一早,我和本臺城市頻道零距離的周記者一起前往盱眙,也就是劉姓母親的姐姐暫住地。我和周記者都是調查記者,質疑是我們的職業(yè)天性,但在這起并不涉及權力機構監(jiān)督的事件當中,我們只是關注一個卑微的母親和她的孩子們。
這處偏僻的縣城角落,沒有人知道這個家庭正卷入一場輿論風暴,他們按部就班活著。
記者:你對劉某熟悉嗎?她平時為人怎么樣?
鄰居:她平時在外打零工,大雙三天兩頭生病,一生病就到處借錢,反復反復,她也沒時間打工掙錢。
記者:你知道她在南京偷東西的事情嗎?
鄰居:呀?她的人品不會干這事。超市老板諒解諒解她吧!
雜亂廢品收購站,一排低矮破落的坯房,就是劉某和姐姐臨時的家。雙胞胎妹妹小雙,病情沒有姐姐嚴重,但為控制病情,依舊每天藥不離口。小雙很愛畫畫,她在貧瘠的家中,用畫筆想象著最完美的童年世界:五彩繽紛,沒有病痛。文具盒上,小雙貼了一對面面相覷的小企鵝,并貼了三個字:叫爸爸!
午飯,一個饅頭一盆清炒洋蔥,小雙美滋滋吃完。在堆積如山的廢品站,她和小伙伴無憂地嬉鬧玩耍,一眨眼,瘦小的她跑得沒影沒蹤。
冷靜看著這一幕,我在想:你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反轉和獨家?
魯迅在《狂人日記》里說,救救孩子。
我不是圣母,你們別噴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