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新聞網(wǎng)

新聞熱線:4000-2300-35 QQ:516396333

竇桂梅:老師要有匠氣和神氣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網(wǎng)站編輯  熱度:℃   發(fā)布時間:2016-05-07
     工匠精神在很多人聽來似乎是“老氣”“落伍”的代名詞,如今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人的觀念時刻都在變化,誰會舍得花時間像工匠一樣去鉆研呢?在這新興的信息時代,老師們的教育方式方法都變得五花八門。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導致越來越少的老師愿意去踏踏實實地做事。


面對好高騖遠的年輕教師,我們應該怎么做?

    “新一代的教師是不是太聰明了?他們思考的常常是工作如何能走捷徑,如何花費更少的時間精力,取得顯著的成果。但如果要求他坐下來,一點一滴地積累經(jīng)驗、深入研究,比如手寫教案、做課堂札記……恐怕他就吃不消、不耐煩了。
    對于清華附小而言,招聘和教師教育一直是學校常態(tài)。近年來,我們招聘的老師有些是師范本科畢業(yè),研究生學歷的也不少,各方面能力比我們當年強多了,我很是欣賞。然而交流中,甚至實習的過程中,我總有隱約的擔心,新一代的教師是不是太聰明了?他們思考的常常是工作如何能走捷徑,如何花費更少的時間精力,取得顯著的成果。但如果要求他坐下來,一點一滴地積累經(jīng)驗、深入研究,比如手寫教案、做課堂札記……恐怕他就吃不消、不耐煩了。有的老師,一遇到心情不順就撂挑子,一遇到困難就淺嘗輒止。此外,一些年輕教師似乎只愿意花費精力鉆研自己喜歡的內容,而非基本功,好高騖遠、拈輕怕重,不能從小處、細處著手似乎成了很多年輕人發(fā)展過程中的障礙,抑或是難以逾越的瓶頸。我們該如何共同面對?
年輕教師、學生、家長都缺“工匠精神”
    曾經(jīng),我們前輩教師上課那樣一絲不茍,不計得失,從一而終,奉獻一生。受其影響,我從教音樂、數(shù)學轉任教語文時,為了上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寒暑假前我會到圖書館里,把能借閱的書籍、雜志都帶回家閱讀。常態(tài)課的教案一般都要寫三次。一次是草案,一次是上交學校的工整的教案,最后一次是上課之前的頭一兩天,為了進一步熟悉學情、教情而重新整理書寫的、夾在語文書中的教案———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記下了自己的教學流程:課堂重點如何突出,難點如何突破,設計了然于心,每每打開,愛不釋手。
    記得教學《秋天的懷念》一文,我?guī)滓灼涓澹瑑H開頭就設計了十幾種預設。至今,我備課依然一絲不茍,不敢馬虎半步。做校長的這幾年里,在管理上善于閉合、關鍵事情較真……雖說自己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品質的習慣已刻入我職業(yè)生涯中的每一個角色,這正是上一輩教師所教給我的工匠精神。
    時代的差異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為人、為學、為師的初心,但我親愛的青年朋友,若按斯賓塞“教育為完滿生活做準備”一說,教育是教師一生的修業(yè),一個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盛業(yè),而這必存在躲不掉、繞不開的求真與實干定律,方能構筑你我的教育大廈。
    然而,當我試著用這樣的習慣要求周邊的人,特別是年輕教師時,卻常常被認為不合時宜,總被認為要求過高甚至苛刻。盡管在學校的規(guī)范管理之下,老師們都在努力地工作,但精致到每一個細節(jié)不放過的勁頭、基于熱愛而煥發(fā)出的強大的智慧與力量,卻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教師如此,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呢?從教30年的我,今天再面對學生的時候,可以說“老革命遇上了新問題”。曾經(jīng),我們的學生很聽老師的“教誨”。他們的一雙小手,可以練就“一手好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寫好中國字。還可以拿起掃把從頭到尾,一點一點打掃教室,擺放桌椅,直至窗明幾凈。但今天的學生視野開闊、興趣廣泛,面臨的誘惑也很多,愿意嘗試新鮮事物,同時也容易喜新厭舊,若讓他靜心來傾聽、寫字、操練,則很難達到預期。不言而喻,這對教師而言是巨大的挑戰(zhàn)。
    家長們呢?部分不能“適才揚性”,有的把問題推給學校,把責任推給教師。孩子的職業(yè)與未來是自己遺憾的補充或是自己面子的遮羞布,明明孩子不適合做研究,寧可花大價錢也要去所謂名牌學校,自己的孩子若讀職業(yè)學校,就在鄰舍或單位抬不起頭來。我的家鄉(xiāng),木匠、瓦匠已經(jīng)消失,剩下的不是兼做小生意,就是到城里打工,人的活法和生存的目的只有一個———掙錢。由于看重工匠的人少了,當下的家長們更愿意花錢花時間帶孩子參加各種英語、奧數(shù)培訓班,卻很少有家長讓子女“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哪怕凝神靜氣、專注專心地習得“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創(chuàng)新求異路上,呼喚扎根與專注

    如果說五四精神推崇的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話,那么實施的途徑需要理性來落地,需要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相愛互助的、持恒而愉快的、全社會的統(tǒng)一體??傊痪湓挘汉魡竟そ尘?。身為教育者,我們應再次呼喚教育的工匠精神。究竟教育的工匠精神是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但不管怎樣,我想說:先匠氣十足,再神氣十足;先低頭奮斗,再抬頭看天。
    小學課本《畫雞蛋》一文里,達·芬奇正是在一次次重復畫雞蛋的過程中成為大師;清華附小成志榜樣校友余其宗,一針針縫制一雙又一雙特制皮鞋,享譽海內外……他們繼承了古人“庖丁解?!钡募妓?,創(chuàng)新也只是“唯手熟耳”的結果。如果新生代教師沒有“工匠精神”這般對本職工作的扎根與專注,想在創(chuàng)新求異之路上走遠,無異于癡人說夢。
    無論何時,向歷史的家國情懷、忠貞不貳致敬,向過去人們腳踏實地、心無旁騖的品質鞠躬。在實踐中,我們努力通過學生六年“新常態(tài)的生活”,一日復一日,2000多個日日夜夜,涵養(yǎng),涵養(yǎng),再涵養(yǎng),漸成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就“1+X課程”目標之一的“一手好漢字”來說,學校要求學生讀書習字要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桌子一拳遠,手離鼻尖一寸遠。針對寫字的具體姿勢,為了便于兒童記憶,我們還編輯成為順口溜:“食指拇指捏著,三指四指跟著,小指在后藏著,筆尖向前斜著,筆桿向后躺著”,每學期期末要對學生識字寫字的情況進行分項考核。


年輕教師,我有話對你們說

作為過來人,有幾句話我特別想與更多年輕的教師共勉。
    堅持追求不懈與精益求精,有目標追求,形成治學或為師的信念。工工整整板書,全心全意備課,一心一意沉潛鉆研,耐得住寂寞,形成內在的確定性后,就會自覺自愿,不講條件,最終滴水穿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某一領域上獨特建樹,你的生命樣態(tài)就會與事業(yè)的信仰和諧統(tǒng)一。
    世界是屬于你們的,也是屬于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屬于你們的。在這個被裹挾著前行,充滿太多無奈又快得來不及眨眼的時代,拜托年輕的你們,不妨先站定一下,回頭望望,當下想想,重拾教育過去的那些好,也許會讓你走得更穩(wěn)定,更堅定……


責任編輯:趙倩

最火資訊

四川教育新聞網(wǎng)榮譽出品

行業(yè)合作:孫女士:028-85056429

手機:18780127311  郵箱:516396333@qq.com
聯(lián)系電話:4000-2300-35  地址:成都市一環(huán)路南四段22號

Copyright © 2010 - 2016 四川教育新聞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50192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