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新聞網

新聞熱線:4000-2300-35 QQ:3283783520

教育:為了生命的成長一一樹德中學第十五屆德育研討會總結發(fā)言

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網站編輯  熱度:℃   發(fā)布時間:2015-12-20

 (樹德中學副校長毛道生) 學生是鮮活的生命體,教育是養(yǎng)育人的事業(yè),教師是生命成長的養(yǎng)育者和提升者。今年的德育研討會把主題確定為“為了生命的成長”,就是喚醒我們教育人的生命意識,把“育人”作為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把“生命的養(yǎng)育者”作為我們的新角色。

 從今天的會風來看,老師們參與積極認真,表現在幾個細節(jié)上,例如老師們基本上是提前到;例如聽課認真,中途沒有人外出閑逛;例如評課積極發(fā)言,參與度高,班會課中科任老師也積極發(fā)言。這說明,樹德老師是熱愛學校,注重自身發(fā)展,把學生的生命提升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使命之中。樹德老師的這種精神風貌和職業(yè)追求是學生的生命之福,是學校的發(fā)展之福,是教師自身以及教師親人的生活之福。其實,教育也罷,生活也罷,只要我們多一分生活責任感,多一分生活情趣感,真誠而積極的投入到生活之中,我們不但能給別人帶來生命的陽光,也能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燦爛多彩。

 今天老師們呈現的課程實例、教育案例和教育思想十分珍貴,值得我們進一步去回味和升華。

 卿立莉老師所授高中語文課的課題是《鳥啼》,該文作者勞倫斯通過描寫嚴冬消逝、春天來臨之際鳥兒的啼鳴,表達了對生與死的思考和對生命生氣的由衷贊美。這堂課中,卿立莉老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來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進行審思和反省,領悟生命的堅強和倔強。

 張艷梅老師上的歷史選修課《民國那些事兒》,引導學生回到歷史現場對袁世凱進行理性的、立體的解構,然后重構,不但培養(yǎng)學生歷史分析法,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生命的理性認識,克服浮躁、盲目的生命缺陷,并去追尋生命的社會意義。

 劉俊卿老師上的高中班會課《奔跑吧,夢想》,借用學生喜歡的《奔跑吧,兄弟》的文藝形式,讓學生通過認識夢想、分享夢想和實現夢想等歷程去明白生命需要有方向,需要不斷自我灌注動力,讓生命充盈著活力。

 何曉宇老師的初中班會課《學習踐行中小學生守則》,既讓學生對比新舊版中小學生守則的變化,又讓學生重點探討?zhàn)B成閱讀習慣、文明綠色上網、低碳環(huán)保生活三個學生熟悉且關切的熱點問題,這既讓學生明白生命存在自由與規(guī)則之間沖突與協調的張力,也讓學生明白生命存在的社會性和交互性。

 童真文、朱勤兩位班主任給大家分享了和學生交往的故事,解讀了學生成長的個案,這十分值得我們去反思和回味。每一個生命都是不同的,這不僅僅是學生個體的需求和特質不同,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學生成長的路徑是不同的。教師要去精心和盡心去觸摸每一個生命跳動的脈搏,從孩子內心的渴求出發(fā)去激發(fā)學生生命成長的欲望,把學生引向他能行走的可靠路徑之中。因此,教師需要去理解學生、和學生對話、與學生建立教育性關系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擔負“生命養(yǎng)育者”的使命和責任。這不僅僅是班主任的工作,而是所有的教育人的工作。教育故事蘊含著教育的方法,蘊含著教師的思想,希望老師們去尋找、整理、升華和傳播自己的教育故事,讓自己的教育生涯變得有味道、有人性和有價值。姜祥路老師給大家分享了自己作為教師,作為班主任的成長歷程,經歷了青澀到成熟的蛻變,經歷了粗魯到文雅的進化,經歷了專制到民主的轉變。這是一個真實的生命體的成長與轉化過程。這不僅僅是姜老師對自己生命歷程的自我暴露和自我反思,更重要的是促進我們每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狀態(tài)、生命方向和生命發(fā)展進行深刻反思和反省。用現象學來說,姜老師把自己呈現給我們,其實我們也將自己呈現給自己。這要求我們尊重每一各位同事,解讀每一位同事,學習每一位同事。  

 李皓媛老師從化學老師的角度向我們闡述了作為學科教師要立足于三維目標的整體實現而展開教學,注重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戰(zhàn)案例。相對于其他的生命體,人的生命具有尊貴性是因為人的生命是完整的,不是吃喝拉撒就能解決的,而是不斷追求生命的意義,也就是講,人的生命屬性核心體現在人的精神追求上。這就要求我們的日常教學要立足于人的生命的完整需要,走出知識教學的局限,而走向人的全面發(fā)展,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作為教師,如果把自己的關注點和使命局限于學科教學,那么你就把自己的生命庸俗化,你就把教育工具化,把學生對象化,自己就淪落為“教書匠”,自己的生命會變得暗淡。

 今天,我們還展示了部分學生作品和學生社團,這不是為了功利化的成果展示,而是想告訴老師們,學生的生命樣態(tài)是多彩多樣的,他們的多元化需求值得老師們去尊重,去呵護,去幫助。因此,當學生向你們請假參加某項活動時,我代學生肯請您同意;當學生因為參加興趣活動或競賽培訓而出現成績波動時,我代學生肯請您不要責怪他;當學生提出某項需求時,我代學生肯請您力所能及地去開發(fā)相應的課程。諸如此類的要求都是我們樹德教師應該也能夠滿足的,拜托大家!學生是鮮活的生命體,教育是養(yǎng)育人的事業(yè),教師是生命成長的養(yǎng)育者和提升者。今年的德育研討會把主題確定為“為了生命的成長”,就是喚醒我們教育人的生命意識,把“育人”作為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把“生命的養(yǎng)育者”作為我們的新角色。


責任編輯:李雪娃

四川教育新聞網榮譽出品

行業(yè)合作:孫女士:028-85056429

手機:18780127311  郵箱:3283783520@qq.com
聯系電話:4000-2300-35  地址:成都市一環(huán)路南四段22號

Copyright © 2010 - 2015 四川教育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50192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