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萬物可期,成都市蜀西實驗學校蜀文化研學實踐課程終于又和同學們見面了。蜀文化研學課程分為行前篇、行中篇、行后篇進行。
5月5日,行前篇拉開帷幕。上午九點半,德育處鄭老師為全校學生授大課。以《走近蜀文化研學實踐課程》為題,為同學們講解了學校研學課程體系的六大板塊、研學與春游的區(qū)別,并對同學們研學的紀律及安全提出要求。同時,對同學們提出“安全文明,行有所獲”的期望。
下午,前置學習課程小組的研學導師們分年級為同學們獻上了三場精彩紛呈的課程。
七年級:品蜀地之味,尋文化之根
研學導師從川菜的定義說起,總結了川菜的特點,同時介紹了七年級同學們特別感興趣的經(jīng)典川菜,最后從川菜名人談到蜀文化對川菜的影響。通過前置學習課,同學們對天天見面的川菜似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濃厚的興趣。
八年級:探訪都江古堰,增強文化自信
研學導師帶領同學們回到傳說中的古蜀國,談到千古奇功的都江堰,向同學們拋出“一座古堰,靠著什么屹立了千年?”的問題。接下來,導師講述了都江堰的前世今生,也給同學們提出了很多研學時需要解決的問題。八年級的全體同學帶著這些問題,將與研學導師一起走進三遺都江堰,開啟古堰文化的研學之旅。
九年級:探索詩詞之美,感受家國情懷
九年級同學們在研學導師的帶領下,走近了詩圣杜甫。課程讓同學們理解了杜甫生平經(jīng)歷,并通過提問解答、交流討論等方式,加深了同學們對杜甫詩歌特點以及人格魅力的認識。在場的同學們認真做著筆記,對這次將語文、地理、歷史多學科有機融合的課程充滿了期待。
前置課程的意義
前置課程,便是要端正同學們的心態(tài),告訴他們,研學≠旅行。與傳統(tǒng)春游不同,研學實踐是行走的課堂,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外出實地學習,在真實的場景中經(jīng)歷、體驗,從而實現(xiàn)書本知識與實踐的統(tǒng)一,即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前置課程”讓學生對研學有了一個初步印象,這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科學教學方法,有利于把研學旅行推向更深的層面。
行前課程可以使同學們對接下來的研學內(nèi)容心中有數(shù);抵達研學目的地后,應當迅速地將學科知識、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與活動地點進行知識的關聯(lián)與重組,達到加深認知的目的;同時提前了解對于研學過程中因環(huán)境轉移、生活方式變化可能會產(chǎn)生的關于身體、心理等方面的突發(fā)情況,避免恐慌與不適。
前置學習的合理運用既能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探索精神,還能讓同學們在參觀時進行討論,以達到互相啟發(fā)的作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千百次的猜測,抵不過一次親身感受。讓學生走出校園圍墻,走進真實的場景中去尋求答案,印證猜想,真正成為問題的解決者和終身學習者。(賴波)
蜀西實驗學校,蜀文化研學實踐課程,行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