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湖中學實驗學校一貫堅持“以教師發(fā)展促進學生發(fā)展,從而帶動學校發(fā)展”的思路,重視教師隊伍梯隊建設,構建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課程體系,形成了“名優(yōu)教師引領、骨干教師示范、青年教師實學”三級融合的培養(yǎng)模式。
為切實提升新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育人水平,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棠湖中學實驗學校于2023年2月15日開展了本學期首次新教師培訓,由學校高建英副校長,作以《慧溝通,悅和諧》為題的講座,分享家校溝通技巧。
良好的家校溝通能讓教師和家長成為同一戰(zhàn)壕的“隊友”,為孩子身心健康營造良好氛圍。只有形成家校合力,才能事半功倍、力有所得。但每個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家長的教育理念各異,如何對“癥”下藥,運用恰當?shù)募记膳c家長巧溝通進而達成共識呢?德育經(jīng)驗豐富的高建英副校長為老師們指明了思考方向。
1.平等互惠共育人
溝通的前提是心態(tài),溝通成功與否的關鍵是態(tài)度。高建英副校長提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應堅持“平等互惠”的家校共處原則,以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共識,切忌漠視、忽視、俯視、歧視等負面態(tài)度。老師們應心懷愛心與耐心,發(fā)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注與認可,不負家長對孩子成材的期望。只有當家庭與學校的目標一致、步調統(tǒng)一,家校合作才能真正從表面的“形式關系”飛躍到關鍵的“質量關系”,立德樹人這一根本育人目標才能落得更實、行得更遠。
2.巧用心理學賦能
溝通過程中師生雙方都經(jīng)歷著豐富的心理活動,時而和諧,時而交鋒;時而坦誠相見,時而拉起心理警戒線。高副校長建議新教師,日常中除了要修煉過硬的專業(yè)能力、充分把握學情外,還應學習教育心理學。高建英副校長分享了“自己人效應”“調味品效應”“可是效應”“三明治法則”等心理學理論,配合一些實際案例,讓老師們“撥開烏云見明月”。
3.對癥下藥有妙招
高建英副校長將家校溝通分為三類狀況,分條縷析作出講解。一是針對學生行為問題,教師在溝通前要提前準備,后續(xù)應明確提出指導意見并跟進反饋;二是針對學生心理問題,對于部分心理存在異常的學生,教師要準確描述孩子在校異常行為,為其搭建完善信息平臺,建立專門臺帳;三是針對突發(fā)意外情況,當發(fā)生意外時,應及時告知家長,注意措辭,穩(wěn)定家長情緒,理解安撫家長,進而進行有效溝通。
教育就像一場美麗的邂逅,老師滿懷責任,家長滿懷信任,攜手合作,相互支持。
高建英副校長用她的教育智慧與經(jīng)驗,為新教師們今后的家校溝通工作提供了指導和方向,棠湖中學實驗學校的老師們將以觀念契合、雙向奔赴的家校共育,去喚醒每一顆稚嫩的種子,從生活點滴中發(fā)芽、在良性互動中生根、在愛的浸潤中成長。心手相牽,只為每一個棠實學子的幸福成長!(江蕾 通訊員 張佳玉)
棠湖中學實驗學校,家校溝通有技巧,攜手同行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