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雨佳考了135分,這也是她的正常水平。她和同學們“擊敗”了人工智能,這讓她有些意外。“我覺得我們雖然在考數(shù)學,但是我們是贏在了語文上。”她告訴記者,在一些純數(shù)學題目上,對方肯定略勝一籌,不過在一些應用題上,“比如第18題,人工智能可能不太理解題目中的‘投資’、‘理財’這些概念。”尹晗蘊考了112分,她認為人工智能會比較“機械”,“最后一題,如果我不會的話,我可以代入具體數(shù)字,可以碰出來結(jié)果,而它不會就是不會了。”此外,她感覺,它或許是第一次做高考卷,“可能和人一樣,沒有經(jīng)驗。”
研究人員:
它由國家863超腦計劃牽頭研制了4年多
●它可以學習小學到高中的7000多個考點,“運算量可達2的800次方。”
●它不能理解常識,如果它讀不懂題目就只能猜。
記者找到了這位“高考機器人”的開發(fā)方成都準星云學科技有限公司,公司CEO林輝向記者介紹,“高考機器人”是國家863超腦計劃牽頭研制的機器人,研制4年多以來,這是第一次與學生比拼。
林輝介紹,“高考機器人”每天要“吃”10套題。“我們將考卷輸入進去,機器人就開始做題。”林輝介紹,這位“人工智能”其實是一套服務器,“它不是題庫”,林輝介紹,它可以學習小學到高中的7000多個考點,“運算量可達2的800次方。”
“這次比拼有些匆忙。”林輝表示,他們尚未對“高考機器人”加入應用題內(nèi)容的訓練,“高考機器人”不能理解常識——“人類社會中的知識”,例如這次考試中的投資、理財,“如果它讀不懂題目,它只能猜這道題在考什么。”他表示,此外,他也坦言,機器人還存在一些bug。“考試之前,我們對它的估計就是90分到110分之間。”林輝表示。“接下來我們會讓它繼續(xù)‘吃’題,加入應用題的訓練,修復一些bug。”林輝介紹,他們有意讓這臺“高考機器人”和學生一起參加高考,“目標是重點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