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讀計算機專業(yè)、現(xiàn)已在波士頓工作的韋寧還是放不下心?吹教乩势盏谝淮“限穆令”無差別地限制任何專業(yè)、持有簽證甚至綠卡的中東旅客入境,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仍然不算是“鐵飯碗”。他認為,即使是如今新的“限穆令”也不能掩蓋特朗普政府排外的意圖,如果未來找到了法律漏洞,還有可能收緊政策。
大局
韋寧關注的不只是移民政策的變化。“如果特朗普一再向南海施壓……”遙遠的西太平洋局勢仍然牽動著這顆在美國東海岸的中國心。
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2月28日在《人民日報》發(fā)表的中美《上海公報》45周年紀念文章中,提到了中美不斷擴大的民間交往,留學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在美國社會發(fā)生重大變局、中美兩國互相試探的背景下,留學生們的經(jīng)歷構成了中美關系的日常體驗。
封楚誠眼中的中美關系充滿了不確定性。特朗普當選后在臺灣問題上的反復仍令他記憶猶新,不按常理出牌的總統(tǒng)、缺乏資深中國專家的團隊,都使他對美國新政府是否能成熟地處理中美關系產(chǎn)生了懷疑。
美國國際公共廣播電臺(PRI)2月22日報道稱,波士頓大學的國際項目副教務長威利斯·王(Willis Wang)表示,特朗普在對華貿(mào)易方面的言論造成了許多大學管理者的焦慮。因為許多中國學生是自費留學,他們給美國大學帶來了巨額收入,一旦留學人數(shù)減少,可能會影響大學的經(jīng)費來源。
據(jù)美國商務部統(tǒng)計,中國留美學生在2015年為美國經(jīng)濟貢獻了114.3億美元,其中包括學費和其他生活開支。
奧巴馬時期的財政部官員布拉德·塞策(Brad Setser)表示,高等教育是美國對中國最重要的出口產(chǎn)品之一,如果中美發(fā)生貿(mào)易沖突,特朗普拒絕中國學生進入美國大學并不是沒有可能。
“中美關系太微妙了,美國可能是你的第二個家,但你還是不能數(shù)典忘祖。”胡征感到自己身處兩難。而在面臨兩國爭議話題時,他選擇屏蔽“負能量”,不讓政治影響學習生活。
就讀于某常春藤聯(lián)盟大學的大四學生戴峰和他身邊的中國同學也很少提及中美關系問題,更多的是和美國同學一起關注特朗普對美國國內(nèi)政治的影響,融入到自由派的校園文化中。
由于2016-2017年大學申請季早在美國大選前就已開始,特朗普當選對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的影響目前可能還不大。從事留學行業(yè)的孫玉紅表示,在她身邊有留學意向的學生和家長中,留學美國的熱情完全沒有減弱。
據(jù)跨國教育公司Hotcourses2016年12月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在針對來自130個國家2700名學生的調查中,64%的學生仍認為美國是他們優(yōu)先考慮的留學目的地。在參加這項調查的中國學生里,有30%的人表示自己在特朗普當選后肯定愿意去美國留學,有25%認為比以前更不愿去美國留學。
理解
在美國的政治中心學國際政治,王亞瑟把特朗普時代視為一個寶貴的機會。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支持特朗普?為什么美國大部分文化精英都預測錯誤?這些困擾著美國媒體和知識界的問題成了他的新課題。
“走出校園舒適圈,走進農(nóng)村豬羊圈。”他打趣地說,“我們意識到要多了解不同人的想法,不能老是活在自己的圈子里。”
就讀名校的戴峰也珍惜這一學習的契機。特朗普當選后,自由派為主的校園陷入震驚,甚至是與美國研究毫無關系的東南亞人類學教授,都在課上花了大量時間和同學們討論大選。而無論是知名學者開設的歷史、哲學、法律課,還是美國前高官教授的政治課,都會主動將學習內(nèi)容和時事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特朗普的崛起。
胡征不太喜歡教授們在上課時多談政治。“這對學習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他認為,特朗普的各種表態(tài)總會引起軒然大波,壞了師生們上課的心情,影響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