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前一直以成功人士的形象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他在宿舍里說過,他早就不要家里的錢了,都靠自己賺錢養(yǎng)活自己。
張瀟追問過李寧具體做什么生意,得到的是含糊其辭的答案。有一次李寧解釋,自己用貸款在網(wǎng)上買手機,然后拿到實體店去出售,賺取差價。
這位學生會主席在很多方面表現(xiàn)得像個有錢人。湖南工學院是一所建在鄉(xiāng)鎮(zhèn)的大學,在這里,一碗米粉只賣4元,張瀟一個月的生活費是1000元。他記得,李寧大二時成為機械工程學院的學生會主席,“經常晚上和別人出去喝酒吃飯”。他喜歡對室友講今天又跟什么人吃了飯、喝了多少酒。時不時地,他也會說起打牌賭錢的輸贏,在張瀟記憶里,“輸贏都是幾千塊”。
“后來他用錢越來越大手大腳了,經常去酒吧、按摩等等。”張瀟說。
他們看到,“做生意”后李寧先是買了一輛二手汽車,后來換成了十幾萬元的新車,手機也換成了最新款黑色iPhone7 Plus。
李寧后來搬去校外的小區(qū)租房居住。據(jù)室友反映,他大二就經常逃課,到了大三更是沒見他上過課。
作為室友,張瀟曾經真的相信李寧是在做生意,“能賺這么多錢,能力還是挺厲害的”。
案發(fā)后,他才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假的”。
脆弱的信任
在受騙者名單上,2016年入學的新生占了多數(shù)。
直到案發(fā),一些新生仍舊覺得“他跑不了的”。
李寧身上套著兩張網(wǎng)。一張是套住了他的網(wǎng)絡貸款平臺,另一張則是人際關系網(wǎng)。通過第二張網(wǎng),昔日的學生會主席把與他素昧平生的新生,拉進了第一張網(wǎng)。
18歲的王岳海(化名)就是其中一位。他與李寧原本毫無交集。但是通過學生會的關系網(wǎng),他對李寧建立起一種經不起推敲的信任。
像他這樣的新生相信了一位完全陌生的學生會主席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民警姜陽表示,大一新生對李寧的信任,主要是因為李寧曾許以幾百元的報酬,以及他學生會主席的身份。
在27人的受騙者名單中,李寧所在的機械學院有10人,多數(shù)是與他同級的學生。而15位大一新生中9人來自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6人來自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
多名新生向記者表示,他們與另一個學院的大四學長間的關系是這樣建立的:李寧靈活地運用自己的“人脈”和學生會的層級結構,將“影響力”延伸到了其他學院的“主席”“部長”,進而得到了新生“干事”的信任。
張瀟注意到,李寧陸陸續(xù)續(xù)地帶很多人回過宿舍。最密集的是在2016年11月。
他問過李寧:“你一兩年不上課了,怎么還認識這么多人?”李寧說,是別的學生會主席幫他介紹的。李寧還提過,他會給介紹人一筆報酬。
事發(fā)后,張瀟才發(fā)現(xiàn),這些受騙者大部分都是在學生會待過的,他們之前根本不認識李寧。
王岳海起初是從大二的學長那里聽到李寧的買賣手機“創(chuàng)業(yè)”模式。他沒聽明白這到底怎么賺錢。2016年11月被介紹給李寧后,他問過幾次,但是李寧“隨便應付了幾句”,還告訴王岳海“不要隨便往外宣傳”,“涉及方方面面”。王岳海就沒再追問。
他上網(wǎng)查過李寧所說的實體手機店,的確存在。第一次來到李寧宿舍時,他還趁著李寧不注意,偷偷藏起了李寧吸過的煙頭和用過的一支筆。他覺得,萬一李寧跑了,煙頭上還留有對方的DNA。